特别声明: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疗法请到院面诊专家。
挂号热线:0871-68072807
医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黑林铺滇缅大道2696号
门诊时间:8:00-17:30(节假日不休)
滇ICP备16004067号 云卫网审〔2013〕第057号
来源:昆明南大脑科医院 阅读:8人
· 职业重建意义就是要让精障者最后有一稳定工作,因为工作不仅能满足个人基本需求也是个人社会角色认同与身分认同,而精神病患却因为社会烙印、耻辱感、症状干扰、人际关系与社会技巧困难,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因此唯有职业重建机制有效运作及资源整合,才能协助精障者回归社区工作职。而职业重建的重要性就是提升有生理、心智疾患者达到其最大功能层级,使其可以回复或具有足够的工作能力进入职场,一般来说,精障者通常会希望能够拥有一份工作或是重回原先的工作岗位上,藉由工作中提供技巧发展、社交接触、自尊、自信以及收入等,对精神障碍者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拥有适当的工作技巧和能力以及心理的调适是很重要的。藉此可以支持个案达成独立生活,早日适应家庭与回归社会,促使个案进入或回到职场所进行的就业相关计划与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精障者现况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94年9月底身心障碍者人口数统计显示,领有身心障碍手册人口已达925,114人。就障别人口数分布,精障者人数为85,531人,占69.25﹪,已超过至障者人数,若以92年、93年各障别增加人数之比率而言,肢体障碍者最多,慢性精神病患次之。自民国84年,精神障碍列入身心障碍福利服务范围,十年来增加73,000人,每年增加之人数比,在各障别人数比颇具影响力。就各年龄层而言,15-64岁成年之身障者占60.55﹪,与研究统计显示,中壮年(25-44岁)之精障者占61﹪,计52,000人。
精障者的社会功能说明
依研究说明有24.9﹪轻度障碍者,15.3﹪的中度障碍者可以做较复杂的家庭手工,有20.8﹪的轻度障碍者、8﹪的中度障碍者可以上班、上学。总言之,约有23﹪的精障者可以从事较复杂的家庭手工或上班、上学,(冯素莲,1997)。但与精障者已就业统计数据中显示有些落差,实有言究其原因之必要,以协助有就业意愿之精障朋友重返就业市场。
精神障碍者障碍等级说明
依研究统计说明,领册之精障者中,在障碍程度上有47.7﹪的精障者其障碍程度为中度,重度障碍者次之,占30.8﹪,轻度障碍者则占17.3﹪,最少为极重度障碍者。 依我国卫生署精神障碍者鉴定及标准:
· 第五、第六类病患如需医疗服务由医疗单位提供支援。
· 各类精神病患系依其病情变化,由精神医疗机构、精神复健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或职业训练及就业服务机构共同提供服务。
一般原则性的归纳适宜推介就业及参加职业准备之精神障碍者,其鉴定等级应属于轻度、中度或第五类之精神障碍者。
影响精障者职业重建之因素
· 精神障碍者复健服务大多偏重于卫政系统的医疗照顾为主
在研究中显示日间留院与居家治疗是最普遍的社区精神医疗方式,而职业复健几乎仅止于医院内庇护性工作站。由于健保给付的限制,社区精神复健常常需要依赖医院专业人员人力支持,专业间理念的冲突与隔阂,必不能有所成就。所以,唤起专业间之共识,以及政府有关单位之间的行政配合,应为首要之课题。
精神障碍者收容养护机构的业务重点,多以医疗照护,满足院民基本生理需求(食、衣、住)为主,至于「职业重建」这名词对于精障者收容养护中心而言是陌生的。根据玉里荣民医院精神科林知远医师(心灵诊所电子报,1999)的论述中,说明职业复健的目的是“工作”(work),工作的定义不仅仅是赚取薪资的职业(employment),更包括一切有目的和意义之活动。根据调查显示,没有工作或就业的人,普遍存在着焦虑、忧郁、自卑、失去自信和活力,对于新的事物和技术失去学习的动机,受挫折和被排斥的经验增加,社会地位降低和对于未来惶恐不安。「工作」虽不能治愈疾病,却对精障者的身心健康具有正面的意义。维持一份稳定的工作(给薪、志工)是大部分精障者能有尊严的在社会中独立生活的起点。
· 慢性疾病家属面对严酷的复健之路
在实务工作中常面对:当孩子病发时的无奈,老泪纵横锥心之痛、不知如何做的精障者家属,而有时亦会面对「精障孩子」一无所知、情绪紧绷,身心备受创伤,将「崩熬」(burnout)的家长,依实务及研究统计显示,精神障碍者的年龄落在35-44岁有33.1﹪,而其主要照顾者有高达51.7﹪为其父母、祖父母(冯素莲,1997)。高龄的长辈要照顾中壮年的精障者,除需面对病人照顾问题之外,还有经济问题、工作问题及社会接纳问题。对于慢性病家属,这一路走来步履沈重,各类的冲击成为一高压力的环境,非常人所能忍受。所以,若主要照顾者有困扰时,能主动求助于正式或非正式资源网络时,精神障碍者严酷得职业复健道路更早现曙光。
· 训练机构就业推介率低
服务中心92-94年在精障者接受职训、就业人数统计中显示,本三年度接受职业服务的精障者人数明显增加,尤其是接受职训人数比例更高增53.5﹪。实务工作者欣见精神障碍朋友离开医院、家庭进入社会福利机构接受职业重建服务,但由服务成果统计中显示92-93年度精神障碍者成功就业安置为10﹪。而以台中市康复之友协会93年度精障者就业服务统计中显示高达53﹪的人数推介就业,但就业稳定只有19﹪,高推介率却低就业安置率,经常浇熄直接服务者热情的心。
解析影响精障者就业因素探讨
依上述及在实务工作中,发现辅导精障就业过程中有极大挫折,如个案工作持续力不够、经验不足、不愿接受密集辅导、家属过度保护过度干预、支持度差以及雇主对精障者特性不足,在职场开发常遭排斥,因此整理以下影响精障者就业之因素:
工作行为
· 现实感弱:自视过高,眼高手低,不愿接受较简单或低薪的工作。
· 压力处理不当:以迟到、跷班逃避工作压力。
· 对新环境、新事物缺乏适应能力,常因职务调动而离职。
· 工作中挫折容忍度、持续力、注意力、遵守工作指示等能力弱。
· 工作过长或工作环境不佳,精障者无力适应。
· 工作态度、工作质量不佳。
· 解决问题的能力、接受批评及请求协助等能力弱。
· 薪资太低,工作内容太复杂。
· 缺乏工作动机,责任感
· 工作技能差
疾病因素
· 病识感弱,未积极门诊加上药物不可逆反应,手脚协调不佳,动作迟缓
· 服药不规律或自行调药
· 幻听觉幻视觉造成案主无法分辨现实与虚幻的界线
· 身体多病,体力不佳
· 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定向感、抽象思考能力、判断力、基本计算能力等
· 病情不稳定
· 妄想
一般行为因素(生活能力或外观)
· 生活作息不正常,日夜颠倒
· 仪容不整,穿着不得体,过度鲜艳或不重视卫生
· 无意义的动作,如:手脚不停抖动、无意义的微笑或喃喃自语
社交功能
· 人际适应差,对周遭环境敏感。
· 内在情绪发生障碍,缺乏察觉自己情绪的能力
· 缺乏自信,害怕与人眼神接触
· 重入社会后适应与调控:长期住院,回归社会时,需重新适应
· 情绪处理技巧、社交技巧等能力弱。
家庭或自然支持系统
· 社会大众不了解,接纳度低
· 社会烙印和刻板印象
· 主要照顾者支持程度低
由以上可知,精障者在就业前应与其个案管理员或就业服务员充分讨论,以了解个案的工作动机,并配合完整的职业辅导评量过程,找出个案就业之助力与阻力,订定职业训练计划,以协助个案做好就业前之准备,提高就业安置成功的机会。此外,更可以参加职业训练团体,强化其就业的条件,以增加就业之工作机会与工作持续稳定度。
自助预约挂号平台
SHANGHAI BLUE CROSS BRAIN HOSPITAL SELF-HELP REGISTRATION